阅读器正在变得小众,似乎自Kindle以来营造的那种“阅读的生活方式”,已经被证明是一个伪命题:会阅读的人,无论如何都会去阅读;不会阅读的人,阅读器的归宿终究是一个“泡面盖”。于是,在在线阅读愈发普及的时代,Kindle们的“神物”光环逐渐褪去,阅读器也回归了通常的工具地位。

阅读器正在变得小众,似乎自Kindle以来营造的那种“阅读的生活方式”,已经被证明是一个伪命题:会阅读的人,无论如何都会去阅读;不会阅读的人,阅读器的归宿终究是一个“泡面盖”。于是,在在线阅读愈发普及的时代,Kindle们的“神物”光环逐渐褪去,阅读器也回归了通常的工具地位。
元宇宙是虚拟人的元宇宙,也是自然人的元宇宙。对于现实中每一个人来说,如何进入虚拟空间,一身“虚拟人动捕设备”成为打开元宇宙的钥匙。
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退潮,线索获取成本正在变得更加高昂。另外内容、触点、链路和技术变得日趋复杂,更需要进一步对线索的“深耕”,让商家从简单的流量套利的枷锁中挣脱出来。这需要从更深层的用户运营乃至生意经营的层面去思考,满足线上经济生态对线索转化的需求。
谷歌、SAP、IBM 和爱立信等大公司已经退出了亏损的物联网业务。接连不断的退出迫使人们不得不思考物联网的总体前景,预计 2023 年将出现进一步的行业洗牌。十年后,那些投入重金的物联网平台最终能存活下来几家呢?
元宇宙可谓2022年科技界的“当红炸子鸡”,引多家科技巨头“竞折腰”。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2030年全球元宇宙的市场规模有望高达5万亿美元,2023年可能是确定其发展方向的关键一年。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持续蓬勃发展,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二地位,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作为中国数字经济领域首部国家级专项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也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施战略图”。
当前国内云服务行业已步入中场,进入巨头博弈时刻。想要从这座巨大的“金矿”中淘金越发艰难。其中行业头部玩家座次已定,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位列前三甲,但“第四朵云”花落谁家尚无定论,京东云和百度云是最大竞争者。云服务市场的好戏,才刚刚开始。伴随着流量红利见顶等情况的出现,云服务厂商们也需要找到更恰当的保增量路径,比如不少云服务厂商便选择出海,在海外寻找更大的增量市场。
2022年即将过去,回顾过去的一年,无疑是互联网的低潮之年,裁员、估值腰斩、利润下滑....伴随着各大厂的利空消息不断。但展望2023年,也不少业内人士对互联网依然充满乐观预期。
IoT Analytics数据显示,2025年,包括蜂窝IoT及非蜂窝IoT技术在内的全球联网IoT设备数量将超过300亿个。如果从IoT连接分布来看,有超过六成的IoT设备采用的是窄带(低速率)连接,适合LPWAN(低功耗广域网)应用的超过100亿个;用到5G、4G Cat.4等高速业务的占比约为一成。随着窄带技术的应用,物联网从无线抄表进入无线消防、智能建筑、智能工厂等更多的行业应用中。
提到物联网,很多人可能会想到:人脸识别、读写设备,又或是智能家居、公共安全等,的确,这些都是物联网在实际生活中的部分应用,但你知道,物联网,到底是什么吗?
自120年前人类进入无线电时代以来,通信技术快速迭代。人们总是在一代通信技术进入大规模应用之际,便马不停蹄地启动下一代通信技术研究。比如,2013年4G在我国开始商用,5G的技术支柱也是在那时基本就绪。业内预测,2030年是6G通信商用元年。根据这个时间表,8年后,6G将来到你我身边。
“万物互联”是IoT行业的终极理想,IoT Analytics统计当前全球活跃的IoT终端数量为123亿台,预计在2025年物联网终端突破270亿台。想要实现更多数量的终端互联,当前仅仅依靠NB-IoT、LoRa等LPWAN技术远远不够。面对复杂的通信环境、多变的终端形态、联网通信成本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提升终端覆盖率,成为影响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点。
我们生活在一个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中,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传播凸显了这一事实。这种连通性的基础是复杂的网络——全球航空运输、互联网、电网、金融系统和生态网络等等。确保这些系统正常运行的需求也在增加,但控制很困难。
今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疫病研究院院长谷晓红说道:“目前,各地都在积极解读和落实二十条和第九版防控方案,一些政策正在调整。如何面对新冠病毒,已经不仅是一个健康方面的问题。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已经达成共识,把新冠肺炎改为新冠病毒传染病。之所以没有叫‘新冠病毒感染病’,是为了强调它的强传染性。”
物联网”诞生于15年前,最近几年,这个“高大上”的事物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物联网能够将特定空间环境中的所有物体连接起来,进行拟人化信息感知和协同交互,而且具备自我学习、处理、决策和控制的行为能力,从而完成智能化生产和服务。
今年以来,我国5G+工业互联网产业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应用赋能千行百业、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政策方面,工信部于今年9月印发《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提出“十四五”时期主要面向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等制造业各行业以及采矿、港口、电力等重点行业领域,推动万家企业开展5G全连接工厂建设,建成1000个分类分级、特色鲜明的工厂,打造100个标杆工厂,推动5G融合应用纵深发展。工信部明确指出,支持企业建设产线级、车间级、工厂级等不同类型5G全连接工厂,加快重点行业推广。“5G全连接工厂”将是未来高端数字化企业追求的改造目标之一。
2013年年中,小米的13号员工孙鹏找到了自己的大学校友黄汪,彼时黄汪创办的卖智能手表的华恒电子陷入资金周转困境。经过几次洽谈,小米投资了这家公司,成为了今天的华米。
据统计,2023年预计全球将有超过430亿台设备连接到物联网上,它们将生成、共享、收集并帮助人们以各种方式利用数据。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和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后续,两个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进行首次在轨轮换。期间,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任务和交接工作。
2022年之于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来说是“向下扎根”的一年。作为产业规模破万亿的第一年,工业互联网在市场规模扩张方面较为扎实,这在今年特殊的大环境之下实属不易,也佐证了工业互联网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分支已经掀起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