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免费报价
免费评估
免费规划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物联网开发

国内市场增速见顶、海外市场如火如荼,云服务厂商保增量路径谁更占优势?

来源:博观科技日期:2022-12-29 14:43:20

当前国内云服务行业已步入中场,进入巨头博弈时刻。想要从这座巨大的“金矿”中淘金越发艰难。其中行业头部玩家座次已定,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位列前三甲,但“第四朵云”花落谁家尚无定论,京东云和百度云是最大竞争者。云服务市场的好戏,才刚刚开始。伴随着流量红利见顶等情况的出现,云服务厂商们也需要找到更恰当的保增量路径,比如不少云服务厂商便选择出海,在海外寻找更大的增量市场。


云服务厂商


一、“第四朵云”之谜


行业头部前三座次已定,“第四朵云”之争的暗战早已白热化。


其中京东云和百度云都是潜力候选对象。百度云曾一度位居“AHTB”四大金刚之列,但随着京东云、国资系厂商等各路巨头的崛起,谁是“第四朵云”还不能下定论。


据IDC研究数据,2022上半年国内公有云LaaS+PaaS市场份额中行业前五已不见百度云身影,被归类为Others。


但百度云也有自己的基本盘,主要在人工智能领域。据IDC研究,2020年百度云在AI公有云领域市占率为33%,位居行业第一。


同时百度云营收规模近年来增长也较为迅速,从2019年的46.5亿增长至2021年的151亿,增幅达224.73%。但百度云的自身壁垒并不如“AHT”那般牢靠,随着“ATH”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渗透,百度云能否依靠AI“翻盘”还不得而知。


同样是第四朵云争夺大热的京东云,2016年才步入商业化轨道,面临巨头环伺的局面,突围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京东云选择押注混合云作为弯道超车的突破口。


2021年7月,京东云表示要在3年内力争在产业、低碳、开放和增值领域做到“最强四朵云”,并发布了混合云操作系统云舰2.0。


混合云融合了公有云和私有云优点,兼顾了私有云的安全性和公有云的计算资源和运作效率,能更大程度实现降本增效,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据Gartner研究,2021年中国混合云采用率为42%,到2024年将达70%。


这个趋势不单是京东能看到,也早被其他巨头盯上。


如阿里云早在2014年就发布了全自研原生混合云;华为云在2019年发布了混合云解决方案华为云Stack。很显然在京东云前方,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另外,另一重量级选手字节也加入到“第四朵云”的争夺战。


2021年底,字节旗下火山引擎正式对外发布了全系云产品,并升级为字节内部六大业务线BU之一,其业务重心放在了PaaS与SaaS领域,开始全面进军公有云市场。


以智能推荐出圈的字节,火山引擎一经推出,目标便直指“第四朵云”,同时也为“第四朵云”归属再次增添了不确定性。


二、保存量、求增量


由于互联网行业红利见顶导致云服务行业后续增长乏力,与此同时新的增量市场虽然已有所显露但尚未“挑起大梁”,这就使得云服务商保存量、求增量的任务更加繁重。


一方面,当下泛互联网行业已经进入了需求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于这部分客户而言,云服务商的核心任务在于保持“存量”维持续费。


目前行业头部企业租用云服务后厂商更新频率低,腰部以及长尾客户虽然流动性大,但也在云厂商间流转,而其他小企业虽然数量庞大,但其营收对云服务商贡献有限。因此,泛互联网行业在公有云领域更多是存量空间的维护,公有云厂商依托技术能力的加速迭代和生态能力的持续完善,以巩固泛互联网行业的订阅率/续费率。


另外,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客户的用云贡献率略有下降,公有云市场的格局正在调整。


另一方面,对于像金融、政务、工业等正在加速“上云”的传统行业而言,云服务商的目标则主要放在加速推进针对性强的行业云上,以求顺利切入行业拓展新增量。


与互联网行业不同,传统行业的用云规范更加清晰明确,公有云厂商想要实现新增量,必须在多方面做出改变:一是在服务模式上,需要由互联网思维转为更贴合传统行业习惯的思维方式;二是要以业务场景为切入点,以业务目标为出发点构建完整解决方案;三是在渠道触达上更多发挥合作伙伴、生态伙伴的力量,实现对传统行业用户的直接渗透与间接影响。


不过,在各个行业云里面,具体情况又各有不同。比如,在非公有云领域,金融云、政务云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表现略有不同,其中政务云在2021年略有下滑,而金融云则伴随着行业创新的进一步发展占比提升。


另外,工业制造、医疗行业的云服务开支迅速增加,但两者动机截然不同,前者多围绕业务主动上云,后者则更多是为满足政策要求(城乡医联体等)而被动上云,因此总体来看前者上云的效果更好、范围也更大,相比之下医疗领域的上云不仅范围有限甚至还出现了倒退,发展并不好。可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保存量还是求增量,云服务商所面临的任务都较之前加重了。


三、出海对垒


据艾瑞咨询提供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公有云IaaS全球交付市场及IaaS + PaaS 全球交付市场格局较为稳定,阿里云、腾讯云、亚马逊云、华为云仍位居前列。今年以来,国内云服务厂商出海更是呈现出“加速”的态势。


今年2月份,腾讯云针对跨境电商推出了“轻量化”解决方案;一个月后,华为云发布全球业务Boosting解决方案;5月,阿里云宣布启用德国法兰克福、泰国两座数据中心,为当地发展企业及本土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9月15日,华为云联合业界7家VC机构启动了华为云加速器,全发展周期赋能全球初创企业……


总之,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管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的缘故,如今出海都已经成为国内云服务厂商们的共同选择。


一方面,相比国内而言海外互联网业务方兴未艾,这为国内云服务厂商的出海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外部环境。


据中桥咨询调研数据显示,后疫情时代超过60%的出海企业海外业务涉及三个以上大洲,其中东南亚、欧洲和北美,依然是中国企业出海目的地的首选。与此同时,疫情期间风起云涌的“跨境电商”,增大了互联网公司对云计算的需求。而对于出海的中国企业而言,中国云计算厂商相比外商则拥有文化、思维方式、沟通上的便利性,出海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另一方面,国内科技公司发展迅速,亦将目光投入到发展中国家聚集区域,以兼顾“优势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和“就地取材以降低经营成本”。


除了前面的“陪同出海”之外,国内科技公司出海还瞄准了当地市场的一些企业,其通过为其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云基础设施,帮助其实现更高效、更便捷地线上服务做到“降本增效”。就此而言,云服务商出海不仅是维护现有客户的需要,更是开拓新市场的需要。


四、巨头出海战略表现


在国内大环境、国际新格局的影响下,出海似乎成为了当下国内云服务商寻找业务增长点的新方向。只不过,由于自身基因的不同,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在出海的战略上表现也是各异。


1.阿里云


通过对不同市场采用不同策略,更好地服务不同地域的客户。比如对于“云化”程度较高的欧美国家,阿里云通过与本地企业合作来推进云计算的使用;而在较为封闭的中东和日本,阿里云通过在当地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来打开海外市场。“因地制宜”的战略让阿里云在全球28个地域运营着85个可用区,涉及了金融、互联网、制造、新零售、医疗健康、交通物流等多个行业,为全球400多万客户提供着服务。


利用“云钉一体”在中国市场积累的经验,阿里云可以全方位守护企业稳健出海。阿里云以云为基座,钉钉为底层的“云钉一体”战略已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成效。而中国市场和其他亚洲市场具有很大相似性,阿里云的“云钉一体”在中国市场上所积累的经验,对海外市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阿里云可以利用这些经验和能力,继续在东南亚、乃至亚太市场帮助客户完成数字化升级。


2.腾讯云


通过垂直打造行业优势,横向构建企业生态,可以快速拓展国际业务。早前腾讯云就发布出海“3+1”战略和解决方案,其中“3”代表聚焦的三个赛道:文娱工具、技术创新、数字营销,“1”则是指跨境生态。这意味着腾讯云的基础设施已经跨足全球,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新的突破。


公开消息显示,截至目前,腾讯云在全球范围内运营的可用区已达到71个,覆盖27个地理区域。


利用“千帆计划”整合的内部资源,腾讯云可以继续在海外市场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腾讯云的“千帆计划”整合了腾讯云、企业微信、腾讯SaaS加速器、腾讯位置服务等多项内部资源,并联合外部SaaS伙伴,推动了国内SaaS市场快速发展。而腾讯云在“千帆计划”上多年积累的技术、数据、产品等多方面的能力,也将以新的方式为其海外生态伙伴赋能,助力其转型升级。


3.华为云


通过推出全球化业务Boosting解决方案,能够高效触达海外用户。华为云从始至终的战略定位就是做全球云,因此华为云一直践行着“一切皆服务”的战略,在安全合规、应用加速、智能本地化、企业服务等四大领域,为企业出海提供全球一站式、一致性体验的云服务。


截至目前,华为云已在全球29个地理区域运营了75个可用区,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对“云云协同”模式的持续创新,华为云可以帮助企业业务实现全球可达。“云云协同”策略中包含的华为云与华为终端云服务在能力与生态两方面的深度协同一直受到出海企业的广泛关注。华为云拥有强大的本地化团队和全球安全合规体系,华为终端云服务同样拥有丰富的海外探索经验,因此在“云云协同”之下,华为云能够将全球的丰富生态能力与出海客户进行共享,帮助客户迎接出海挑战。


以国内市场增速见顶、海外市场发展如火如荼的状况来看,当下云服务出海潮只是刚刚开始,云服务真正的大航海时代还远未到来。不难预见,随着越来越多的云服务厂商出海,未来云服务厂商在国内市场对垒的局面也将在海外上演。


郑州博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科技类物联网开发软硬件定制化方案服务商、也是中原地区领先的物联网终端设备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共享换电柜、智能充电桩、共享洗车机、物联网软硬件等服务平台的方案开发与运维。总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已取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证书。经过10多年的业务开拓,公司已经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业务遍布全国的经营格局。